智能手机在摄像头个数再也无法增加后,开始在手机打开方式上寻求突破。
过去几个月,包括三星、华为、摩托罗拉、小米、OPPO、荣耀等在内的主流手机厂商,都陆续发布新款的折叠屏手机。据传,vivo也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推出自己的折叠屏手机。截至目前,除了苹果以外,几乎所有主要手机品牌都开始朝着折叠屏手机发力。
“折叠屏,被认为是安卓阵营超越苹果的一个绝佳产品形态。”一位手机行业人士对猫头鹰情报局表示,2007年苹果借iPhone 的多点触控液晶直屏,横扫一众其他手机品牌,开启了全球智能手机时代。现在,随着手机产品日益同质化,折叠屏有可能改变当前智能手机“死气沉沉”的竞争格局。
不过,从目前的市场销量来看,折叠屏手机依然还是小众。根据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2021年全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产品规模约150万台,市场中占比约0.5%。其中,华为占据了折叠屏手机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市场虽小,但手机厂商依然乐此不疲地奔向折叠。毕竟眼下,这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讲出来的新故事了。
01
技术基本就绪
就折叠屏手机本身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概念。
早在2018年,国内一家科技企业柔宇就发布了折叠屏手机FlexPai,被称为全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不过,由于当时技术层面的限制,这款手机存在着一系列如屏幕脆弱、易产生折痕的产品缺陷。最关键是,动辄上万元的售价也让这款折叠手机难以打开市场。
随后,三星在2019年推出了Galaxy Fold折叠屏手机,但产品在正式面世也多次出现了裂屏问题。华为在当发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Mate X,但产品在半年后才正式上市,售价也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折叠屏手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产品缺陷,是因为彼时的手机产业链在屏幕、铰链、盖板等关键零部件上技术储备,还处于相对低的一个水平。
但技术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突破,目前在各个核心零部件上,折叠屏手机已然相对成熟。一个可以验证的例子是,2019年时,手机厂商在柔性屏上几乎仅有三星一个选项。现在,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和维信诺等多家面板厂商都具备了柔性屏生产能力。
同时,盖板方面,折叠屏手机主流的两类材料为CPI(聚酰亚胺薄膜)、UTG(超薄玻璃)。CPI具有硬度低、有折痕、透光率低等缺陷;UTG则更不易产生划痕和折痕。
2021年9月,长阳科技在上交所投资者互动平台称,公司CPI薄膜正处于中试阶段,下半年将重点加快客户验证及改进。凯盛科技在2021年半年报中披露,公司UTG一期项目已具备供货能力,二期项目正有序推进。长信科技也表示,公司UTG业务已小批量出货。
02
冲击高端,被迫内卷
技术储备虽已完善,但折叠屏手机是不是下一个终局,依然是个未知数。
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340万台,同比下降3.5%。2021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3.29亿台,同比微涨1.1%。其中,2021年全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产品规模约150万台,市场中占比约0.5%。
可以看到,智能手机整个的行业已经近乎于停止增长了,同时折叠屏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国产手机厂商必须折叠,因为在直板手机的高端市场,已经无人能与苹果匹敌。
国内市场,苹果2021年的同比增幅达到了39.5%,是增速最快的手机品牌。同时,在8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4%,几乎横扫所有其他手机品牌。而在全球市场,苹果2021年第四季度以8490万台的出货量,重夺全球市场首位,市场占有率达到23.4%。
IDC分析认为,Apple 在第四季度出货量排名国内市场首位,iPhone 13系列取得优异的市场的原因不仅缘于华为高端产品供应受阻,也来自于其定价策略,良好的供应链掌控能力,和持续深入的渠道覆盖能力。全年来看,Apple在国内市场总出货量自2015年以来再次突破5000万台,全年增幅也在前五大厂商中最高。
折叠屏,已然成为手机厂商向上突破的唯一选择。国金**研报也称,尽管在智能手机整体市场的渗透率偏低,折叠屏手机在10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的渗透率在2021年已达到10%。
不过,对于这次国内手机被迫的内卷来说,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是:苹果还未进场。
一方面,华为、小米、OPPO、荣耀等在内的主流手机厂商,赶在苹果进场前密集发布新款折叠屏手机,有利于获取先发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折叠屏手机整体出货量太小,目前供应链成本还维持在一个很高水平。换言之,如果苹果进场,涌向供应链的投资就会指数级上升,这将进一步改善折叠手机的成本空间,拉升出货。
总而言之,要论断折叠手机是不是一个智能手机的未来,还为时尚早。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折叠屏是国产手机甚至安卓阵营,实现突围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