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年多以来国内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大幅下挫,互联网行业的未来正在被更多人担忧。
马化腾当初的发言“腾讯作为基础设施,提供互联网水电服务”也被不少投资者拿来调侃“估值正越来越向公用事业靠近。”
之所以被资本市场定出较低的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用事业行业的成长性不足,这个问题本文暂不讨论。单就作为新型渠道,向百姓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而言,互联网平台尤其是生鲜电商、O2O平台等与线下紧密联系的互联网服务商,其社会价值在疫情中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提升了。
数万名外卖员、快递员和骑手,以及各类生鲜电商、生鲜门店和前置仓一起,组成了重要的城市商品供应渠道体系。他们平时奔波在大街小巷忙碌,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仍有大量坚守在工作岗位。
尤其本次上海疫情中,“买菜难”几乎成为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无论是月薪几千的打工人,还是百亿身家的大佬们,都在为买菜发愁。
而在线下零售渠道关闭、传统电商由于物流受限几近崩溃之后,美团买菜、盒马、京东、每日优鲜等互联网公司,支撑了一部分供应链网络和本地生活服务网络,成为了疫区人民生活物资重要的供给力量之一。
人们也应该由此意识到,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本地生活服务体系,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
01
需求外溢,保供力量
互联网企业这种流通和连接的能力受到了官方的认可。
上海拥有近2500万人口,假如每天每人消耗一公斤的食物,那就是2.5万吨。当然事实上的情况还会比这个数字更大。
疫情扰乱了原本的社会生活服务体系时,人们无法正常、顺利地出行,线下零售店、菜市场、餐馆等城市服务能力管受到影响,需求就自然外溢到其他流通渠道。
互联网企业——尤其是O2O和生鲜电商类企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京东、美团、阿里、拼多多、每日优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们通过无接触式的配送,将蔬菜、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药品、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送往各个小区,为上海2000多万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如4月7日阿里巴巴官方表示,旗下饿了么、大润发、盒马、菜鸟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员尽快重返保供岗位,并从外地调集增援力量,共计将新增抗疫保供人员3000人。
京东物流也调配了首批约2000名快递小哥,为上海一线提供运营保障和物资派送服务;同时还表示,将加大生鲜食品库存储备,粮食、肉禽、海鲜等均超平常2-3倍备货,为上海地区提供超过1600万件米面粮油等民生商品、
美团买菜在调动各地工作人员驰援上海的同时,还从北京、武汉等外地仓库组织蔬菜、牛奶、肉禽等日常刚需货源,其中从武汉仓库紧急调配的新一批近10万件物资近日已陆续抵达上海。
美团外卖自4月3日开始,还上线了“社区团餐”服务,为超过7000个社区、800万市民,累计送出了20万份餐品。
互联网企业这种流通和连接的能力也受到了官方的认可。在上海多场每日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多家互联网大厂的高层都应邀出席。例如4月10日,京东副总裁王文博和饿了么副总裁肖水贤都出席了当日的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肯定了互联网企业在防疫、保供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当前,‘社区团购’为助力市民生活物资保障,解决保供‘最后100米’发挥了积极作用。”
02
压力山大,力有不逮
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在面对超负荷的单量和严重不足的人力。
尽管互联网公司们都在竭尽所能“保供”上海,但由于上海原本的社会生活服务体系基本停摆,巨量的供应和流通需求压在了互联网公司身上,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在面对超负荷的单量和严重不足的人力。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买菜平台的服务供不应求。开售时间后的一分钟内,商品往往就会显示售罄。且系统和运力时常在高度负荷下出现问题。
力有不逮的互联网公司们被抢不到菜的上海市民们纷纷吐槽。有居民调侃称,能在叮咚、盒马上抢到菜,堪比中彩票。也有人表示,要抢到菜,筋膜枪必不可少。叮咚买菜CEO梁昌霖则直接在朋友圈里公布了抢菜攻略。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需求的暴增大大超出了互联网平台的供给能力。高达2000多万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叠加居民因恐慌造成的囤积需求,不可能完全通过互联网公司解决。
如七鲜超市某门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后的每日单量相比疫情之前平均翻了3倍,远超往年流量的最高峰。为了应对需求,员工们快马加鞭,吃住都在店里,但也仅能满足有限需求。
另一方面是仓配人手和运力的紧张。
由于疫情防控,不少配送站点、商超需要配合管控政策停业,也有员工因为阳性、被隔离等种种原因无法到岗。在单量激增的情况下,这会导致企业的拣货效率变慢,发货速度和配送时效都受到影响。
也因此才出现了京东“自杀式物流”的悲壮局面。在本地快递员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从外地调配人员能够实现补充。
此外,由于疫情中异常情况频发,供应的瓶颈可能发生在运输、生产、分拣、配送、到货等任何一个环节。各个环节的层层检查也会影响到终端的配送速度。因此即使居民抢到了菜,也可能出现运力约满的问题,需要数天后才能送达。
好消息是,目前这一局面正在得到缓解。除了京东的“自杀式”物流外,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都在从外地调配人员入沪支援。
针对电商平台员工的防疫管理的规定也有所放宽。4月7日官方发布的新文件规定,居住于封控小区的保供电商平台员工只要满足所住楼栋7日内无阳性感染者、持有48小时核酸证明等条件即可返回岗位。
作为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更强的市场化正规军,互联网企业单量和数额的增长,能够实现“良币驱逐劣币”,在特殊时期起到更好的平抑商品价格,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至少也能够确保为用户提供健康安全的商品。
03
社会价值,需要重估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必需的基础性资源。
“保供”上海战役的背后,是互联网企业过去几年对于全国供应链、本地生活即时配送网络的“军备竞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两年,互联网公司在社区团购和本地生活赛道上大举投入,各家公司都先后投入了数万员工和百亿资金,甚至还曾因此招致了部分官媒的质疑。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即互联网已经越来越紧密地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甚至通过掌握供应链、本地生活服务网络,重构了物流供应体系。
通过上海疫情不难发现,互联网企业的作用远不止线上,它们通过无数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络和物流供应链网络,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已经真正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那一轮有争议的投资,实际上重新定义了互联网的价值,并且在疫情地区被更加放大。
当整个社会正常运转时,除了本地生活服务和电商快递服务,人们仍然有线下的零售店、菜市场、餐馆等作为流通渠道,因此对于服务的高效率无感。但当其他补充的流通渠道全部停摆时,人们会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必需的基础性资源。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全市快递服务业务量达到37.4亿件,位居全国第四。餐饮方面,上海在2018年的的外卖门店数量已经成为全国城市最多,6350万单的单月外卖单量比深圳多了近一倍。每天有4.5万名美团骑手不断为城市输送能量。
正如一张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收取了多少过路费,多快可以收回成本;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网可以将各地链接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极大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算一笔总账,公众都是受益的。
更快的商品流通速度意味着更高的经济效率,其对经济和社会的正面带动作用很难明确估算。如果此前人们对此认识不清晰觉得无所谓,那么通过疫情的“教育”,应该对此有更深入的认识。待到疫情结束,请别忘了互联网公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