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核桃饮料企业养元饮品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及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据财报显示,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6亿,同比增长55.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1亿,同比增长33.77%。不出意外地,养元饮品再次带来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增的亮眼成绩单。
增长值得肯定,但如果对比往年财报,养元饮品仍然没有从疫情的阵痛中恢复过来。2021年的营收和利润仍然低于2019年、2018年、2017年等往年水平,其增长更多的要归功于2020年同期基数相对较小。
另外,养元饮品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同比下降8.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24亿元,同比下降29.1%。可以看出,养元饮品未来的挑战十分严峻。
植物奶的“虚火”过旺
在2010年,养元饮品曾凭借“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广告,火遍大疆南北,以6000万营销费,拿下15亿元的销售额。在2015年,养元饮品营收到达91.17亿元的历史最高。
但近年来,其业绩开始一路震荡下行。2017年,营收77.41亿,同比下滑13.03%,净利润23.10亿,下滑-15.72%;2018年,营收81.44亿,增长5.21%,净利28.37亿,增长22.82%;2019年,再度营收、净利双降。前者74.59亿,同比下降-8.41%,净利润26.95亿,下降-4.99%。
可以说除了上市之年2018年以及疫情之后的2021年外,其余年份均呈跌态。甚至外界舆论也感慨称:六个核桃卖不动了。曾经的核桃饮料龙头陷入了成长性消失的困境,似乎正逐步进入“养老时代”。
对于企业成长性的考量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成长性,也可以看作企业所在赛道的成长性。特点是依赖经济或者产业周期的短期成长,难以长期保持较高增速,最后会随着行业回归平庸。
另一个是企业内部驱动所带来的成长性。特征是能够持续穿越经济周期的增长,对于黑天鹅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强,拥有可持续的营收利润增速。
显然,绝大多数公司的成长性都是由外部环境及所在赛道决定的,养元饮品基本上也属于此列。
但从赛道来看,养元饮品主要产品类型核桃饮料属于植物蛋白饮料,也就是植物奶。
养元饮品在财报中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 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1,234 亿元(2020 年受疫情影响规模有所回落),整体保持正增长走势。
但在植物奶大火的当下,为何养元饮品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带动趋势?
在向善财经看来,国内的植物奶赛道或许是一场“虚火”。植物奶的风口实际上是从西方刮过来的。说起植物奶就不得不提到Oatly这个瑞典品牌。Oatly最初是为星巴克等咖啡店提供原材料,市场从欧洲扩张到北美,如今再到中国。在去年的5月20日,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100亿美元,将植物奶品类的热度推向高潮。
思考一个问题,在西方环境下为何植物奶会火?
首先是素食主义和环保主义的盛行。
在《不流血的革命:素食主义文化史》中,有观点认为,素食主义最早被认为是恢复黄金时代(即圣经记载的著名大洪水之前)荣光的通路,随之开始有一批教徒因此形成身份认同。相对于国人而言,西方人信奉宗教的比例较高。有宗教信仰的地方,大概率会有素食。
从环保层面来看,西方畜牧业比较发达,甚至经常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大豆玉米等谷物喂给养殖的牲畜。因此,更加关注畜牧业养殖场对地球生态的影响,环保主义盛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伦理。欧美有些地区对畜牧养殖已经上升到了伦理层面,他们认为动物也有生存权,觉得人类的生存不应该站在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权的基础之上。在国内看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
最后,从健康因素来看,在欧美,奶制品相当于主食之一,再加上普通肉类并不贵,并不缺乏蛋白质的摄入。也就是说,是在已经满足日常营养所需的基础上,才有了植物奶的流行。
实际上,这与中国的国情差别巨大。
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摄入的主要食品配比日趋平衡,但蛋、奶等摄入不足问题依然突出。2020年人均奶摄入量仅为13千克,约合每天35.6克,缺口巨大。
另一方面,西方消费者是在已经喝习惯了牛奶的基础上,才有了植物奶的火热,其中也有尝鲜的意味在里边。而国内的情况则是已经习惯了植物蛋白饮料,但是动物奶的摄入却仍然不多。大多数消费者可能没喝过燕麦奶,但一定喝过豆浆、椰奶,知道椰树、露露、六个核桃这些传统品牌。
对比来看,国内唯一有利于植物奶发展的因素或许是碳中和、碳达峰等目标的提出,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要求的同时也会限制畜牧业的碳排放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环保主义的盛行已经在消费者中形成一定共识,但在国内,消费者意识并未完全培养起来。
总体上,国内植物奶赛道与西方植物奶赛道差异巨大。或者,可以说露露、六个核桃等传统品牌与如今火热的植物奶赛道并不在一个范畴。
植物奶的一个重要前提属性是健康,发展趋势是向有机、高纤等方向发展,并且会通过维生素D/B12或是其他营养素以更靠近牛奶。但是国内植物奶产品大多是添加白糖等添加剂模拟风味,并不满足植物奶赛道有机健康、或动物奶替代品的需求特征。
养元饮品的“单一性”
如果从养元饮品自身情况来看,企业的优势是简单,被诟病最多的也是企业太“简单”。
首先,公司股权非常集中。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个人投资者所占股份在半数以上,属于典型的民营企业,也没有互联网企业什么复杂的VIE架构。
其次,企业基本面也比较简单。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就是原料,达到84.99%。而在原料中,易拉罐的成本达到57.4%,核桃仁在17.16%。很多人认为包装比核桃还贵三倍多,认为这是智商税。其实饮料大都是这样,最大的成本就是瓶子包装。
但是比如碳酸等饮品,并不会让消费者觉得有营养价值,更多的是刺激感,因此,对此并不在意。但是六个核桃等产品,给部分消费者的感受是营养品,因此对其价值也就更为挑剔,如果消费者知道瓶子比饮品成本更高,那不啻为一种伤害,会影响消费者的口碑。
另外,养元饮品主营业务虽然营收利润增长不行了,但目前还是赚钱的。而且企业表现比较谨慎,并没有把利润投资到其他产业,发展什么“副业”。目前“闲钱”高达百亿,公司每年将这些资金用于理财,虽然收益不高,但是比较稳。
但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样“简单”的企业似乎也更加缺乏投资价值。
首先,大的品种比较单一,过于依赖”核桃乳。公司2016-2021年核桃乳占营收比高达97.03%、98.45%、98.51%、98.95%、98.62%、97.18%。
目前网红植物奶的品种越来越多,燕麦、大豆、杏仁、核桃后,土豆、亚麻籽、豌豆黄、大米等等,只要是个植物似乎都可以转化为植物奶,就在 2022 年 2 月份,瑞典某素食主义品牌推出了原味、无糖、咖啡伴侣 3 款土豆奶,核桃乳正被淹没在植物奶大军里。
另外,产品的主要消费场景单一:走亲访友。
当我们谈及新消费时,实际上都离不开消费场景,场景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品牌的天花板。目前来看,养元饮品占据的这个消费场景还是比较稳固的,即便到了现在,六个核桃仍是很多乡镇农村走亲访友的礼品之一。
但养元饮品送礼场景并不会一直有效。支撑其送礼场景的有两大要素,一是下沉市场,二是“核桃补脑”的营销宣传。
如果对一线城市的消费者说喝饮料“补脑”,大概率会被认为智商税,但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认知不高,加上养元饮品对核桃“补脑”的轰炸式营销洗脑,在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中已经形成共识,因此能够支撑起很大的一个送礼场景。
同样的,养元饮品在营销方面单一的“核桃补脑”属性也是个问题。因为小镇青年等新生消费群体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原住民,未必会相信这一老旧的宣传语。另外,随着一人食、运动健身、夜宵经济等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个性化消费需求日益突出,养元饮品的消费者场景也会遭到挤压。
从财报来看,目前养元饮品的现有产能合计为218万吨,但在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植物蛋白饮料 69.40 万吨,产能利用率并不高。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收益分为三种,分别为企业分红收益、企业成长收益以及企业估值提升收益。
其中,企业成长收益最为重要,因为成长永远是资本市场的主线。成长股能够带来投资的复利效应,企业的高成长性也可以带动市场情绪,提升企业估值,一般企业也会通过分红和投资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如果企业失去了成长性,那么企业估值也难以实现增长,甚至存在下行风险,这意味着投资者能获得单一的分红收益,很难获得高投资回报。
不怎么增长的养元饮品似乎进入了“养老时代”,这种企业自然也有投资价值,但投资这种企业和投资债券差别不大,如果想跟着养老也可以,不过也要时刻警惕其主业情况的变化。
声明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信息及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另:所涉企业信息,均来自于企业的法定公开披露信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