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当前,秋熟作物陆续进入开花结实期,同时也进入了病虫害高发多发期。这几天台风“杜苏芮”给河南多地带来大风、强降雨,各地都在紧张进行防汛排涝工作。灾害天气也会增加生物灾害风险,病虫防治到了关键节点,防病治虫刻不容缓。
7月31日上午,全省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许昌市召开。
据悉,今年河南省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玉米平均密度超4400株、较上年增加200株以上,加之土壤墒情好、管理跟进早,秋粮长势良好。
7月份以来,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高温、暴雨接踵而来,“杜苏芮”还在肆虐,“卡努”又要临近,灾害天气多发频发,对秋作物生长发育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台风直接传来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病菌虫源,加之高湿条件持续,秋作物中后期病虫害呈现多种并发、集中危害态势,发生面积将达2.5亿亩次,特别是是玉米南方锈病、茎腐病、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花生叶斑病、花生白绢病,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大豆根腐病、甜菜夜蛾等偏重发生风险高。
“虫口夺粮”,形势紧迫,河南秋粮保卫战全面拉开序幕。
及时、准确监测预警。各地要以对秋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大的一二类病虫害,以及其他暴发性、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为监测重点,加强测报技术力量,保障测报人员下乡交通工具,坚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专业测报与群众自查相结合,准确掌握田间发生种类、密度、分布、面积和程度。
适时、科学开展防治。各地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制定突发病虫防治预案、中后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方案,聚焦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关键环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治早治小,严防成灾,将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对玉米南方锈病,要在台风过后或发病初期及时开展全面防治,选择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加大水量、喷匀打透,并根据天气和病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二次防治,坚决遏制暴发势头。对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玉米穗期害虫,要抓住成虫至卵孵化期开展成虫诱杀、释放天敌和药剂防治措施,治在钻蛀之前。对粘虫、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要做好应急防治,做到早发现、早扑灭,严防大面积暴发成灾。对甜菜夜蛾,要注重低龄期防治,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发生。同时,要抓好玉米叶部病害、茎腐病,大豆症青、根腐病,花生叶斑病、白绢病,以及东亚飞蝗的防治工作。
重视、落实“一喷多促”。秋粮中后期管理,重点开展“一喷多促”,通过混合喷施叶面肥、抗逆剂、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等,促稳健生长、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玉米密植滴灌高产示范区,可结合病虫防治,在抽雄前、花后15天实施2次“一喷多促”,精准调控创高产。
全面、协调推进绿色防控。夏秋季农田作物种类多、种植结构复杂,有利于多食性害虫辗转为害。各地要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治理、健康栽培等绿色防控措施,大力推广理化诱控、释放天敌、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交替轮换用药、先进施药机械与精准施药技术,努力实现控害增产与减药增效的统一。要层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进一步集成优化全程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探索“农科教企”共建示范基地实现路径,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普及应用。
精准、规范实施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病虫害防治现代化的有效实现形式,更是病虫害应急防治的主要组织方式。今年秋作物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南方锈病等的应急防治,各地要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病虫害防治资金,加大市、县财政投入,扩大防治物资或服务的集采集供,加强统防统治作业质量评价和效果评估,实现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提升。(肖欣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