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理怎么做,免疫组化来协助

2023-08-05 06:25:4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唐仲平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病变都切下来让你们拿去检测了,等了这么多天,花了这么多钱,为啥还要叫我们加钱做什么免疫组化呀?还一下子做这么多项,又要花好多钱!能不能不做这个免疫组化或者少做几项吗?”许多患者拿到病理报告时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甚至有一点点不满。那么,为什么要加做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到底需要做多少项?下面本文给大家好好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的全称是免疫组织化学,是病理科常规开展的项目,它是利用已知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原位的定性、定位及半定量检测的一门技术,已成为现代病理诊断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那么,是不是每个患者都需要做免疫组化?我们都知道,每个肿瘤或病变都有它的病理形态特点和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能在显微镜下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切片辨认和分析肿瘤或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从而直接作出病理诊断。所以,大部分患者是不需要再加做免疫组化的。在常规的病理诊断里面,只有不到10%的病例,由于诊断或治疗的需要,需要加做免疫组化。

接下来,本文将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辨别肿瘤的组织来源和类型

肿瘤的来源有很多种,有上皮源性、肌源性、脂肪源性、血管源性、神经源性、淋巴造血源性等等。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比如,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癌,一般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而淋巴造血来源的肿瘤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淋巴瘤,一般通过化疗手段治疗。有些时候,低分化的癌与淋巴瘤在形态上是很相似的,很难通过HE染色来区分。如果病理医生将淋巴瘤误诊为癌,就可能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术,并且达不到治疗目的,从而造成医疗纠纷。所以,当病理医生需要鉴别癌和淋巴瘤的时候,就会加做CK和LCA等免疫组化指标。一般来说,癌会表达CK,淋巴瘤会表达LCA。如果LCA阳性提示肿瘤为淋巴瘤后,还需要通过CD3和CD20等免疫组化指标来区分是B细胞淋巴瘤还是T细胞淋巴瘤。所以免疫组化需要做多少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般是多种抗体组合使用才能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抗体的选择对病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要求很高,选择一组合适的抗体才能达到省时省力又省钱的目的。

二、判断肿瘤良恶性

肿瘤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医生以及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这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某些分化较好的恶性肿瘤很难通过HE染色与良性病变区别开来,但免疫组化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比如Glypican-3和AFP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在肝细胞腺瘤或结节性肝硬化中不表达;p53在消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癌中为突变型表达,而在消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瘤中为野生型表达;p16在宫颈的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或鳞状细胞癌中弥漫性表达,在宫颈的低级别上皮内病变或炎性病变中斑片状表达或阴性。病理医生就能通过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差异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三、发现微小转移灶,确定肿瘤原发部位

肿瘤是否转移直接影响了肿瘤的分期、治疗和预后。很多肿瘤在早期转移时,病灶非常微小,有些时候转移灶与淋巴细胞或周围组织非常相似,稍不注意就容易漏掉。这个时候,免疫组化就好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让每个肿瘤细胞都“无处遁形”。有时,临床还会遇到原发病灶不明确的患者。临床医生将转移灶行病理活检,只有病理医生明确了肿瘤的原发部位,临床医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后续的检查和治疗。这个时候,一些组织特异性抗原可以有效地提示肿瘤的原发部位,比如TTF-1和NapsinA提示肺腺癌,PSA和P504S提示前列腺癌,CDX2和Villin提示消化系统来源的腺癌。知道这些转移灶来自何方后,临床可以重点检查这些部位,既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又给患者节约了一笔费用。

四、指导临床用药

近年来,靶向治疗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很多肿瘤的靶向药物可以依据免疫组化的结果来使用。比如免疫组化检测肺癌中的ALK嵌合蛋白来决定是否能使用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和胃癌的Her-2蛋白是否表达来决定是否能使用Her-2单抗药物赫赛汀。另外,检测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也为其内分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五、明确感染病因

我们都知道,微生物的体积很小,肉眼无法识别,即使在显微镜下放大数百倍也不易发现。现在一些病原体感染疾病,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梅毒螺旋体TP感染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都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

那么,做了免疫组化是不是百分之百就可以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呢?总体来说,免疫组化能协助病理医生将大于98%的病例明确诊断。但医学本就没有百分之百,同一种肿瘤的形态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肿瘤也可以长得极为相似,再加上一些罕见病的存在和病理医生知识的有限性,总会遇到一些即使做了免疫组化也无法明确的疾病。所以,在跟患者沟通加做免疫组化的时候,医生需要把这种可能性也告知患者。

总之,免疫组化是病理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使我们的病理诊断更准确、更完整,能更好地服务临床。

作者简介:唐仲平,女,1986年10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治医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