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变“战场”,“广西式军训”内核是“实战精神”|新京报快评

2023-09-09 15:33:44

来源:百度新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超燃军训现场。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开学季,一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硬核”军训视频“火”出圈。

视频中,学生们手持各种武器装备,在校园里拉练,甚至出现了装甲车、迫击炮这样的实战装备。学生在军训现场发射“火箭筒”,使用无人机模拟轰炸,操场顿时狼烟四起,秒变“战场”。还有雨中匍匐前进、战场救护、实弹打靶,氛围感拉满。如此大场面,惹得不少网友惊呼,“玩儿得够大的!”


(资料图片)

在过来人的经验中,军训的主要内容无非是喊口号、站军姿、做一些简单的队列操练,坦克、大炮大概只在影视剧里见过。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直接将军训拉到了类实战层面,可以说突破常规、勇气可嘉,也给大学新生们上了一堂真实、厚重的国防体验课。

外地网友对这样的硬核军训惊呼新鲜、刺激,但在广西一众高校那里,这可能都是“基本操作”,而且已经成了延续多年的惯例。

今年桂林理工大学同样把坦克、大炮搬到了操场上;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生军训中,学生们在高压水枪的“驱赶”下,趴在泥潭里匍匐前进;2022年,广西外国语学院组织新生野外行军10公里,并在途中设计路障、生化袭击、遇敌袭扰、抢占目标等科目训练,锻炼学生意志。

因为这些高难度操作,这类军训也在网友那里得到了一个“广西式军训”的称号。

若说“广西式军训”凭什么火,除了其呈现的“大片”效果外,大概也因为体现了真正的实战精神。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将军训视为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军训也是一种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的本质是保家卫国。这就意味着,军训不应只是趣味式、表演式训练,也不妨尽量接近实战,让学生们粗浅地了解、掌握一些军事技能。

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回忆起大学军训时,会经常提起“打靶”这一训练项目,直到现在,《打靶归来》也都是军训期间经常演唱的曲目。不过近年来,“打靶”基本上从各大高校的军训内容中退出了,年轻的学生已无从亲身感知打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从这个角度说,广西大学生的军训是弥足珍贵的、令人羡慕的。

有些人也会好奇,为什么是广西?“广西式军训”为何没有出现在其他地方的高校校园里?应当说这既有地方传统,也源于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

广西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地区,不同部族、村落因为资源分配等原因时有争执打斗,这造就了他们彪悍的民风与血性,形成了一种“狼兵文化”。从老人到小孩,都有一种全民皆兵的意识。

同时,广西地处我国南部边疆,在广西边境线,有3市8县与越南接壤,整个边境线达1020公里。虽是和平年代,但也危机四伏,守好祖国南大门,广西义不容辞。

这样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地理位置,是“广西式军训”得以养成的土壤。

“广西式军训”有其特殊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可能未必适合照搬到所有高校。但其对实战精神的有意训练,对国防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对当下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这两年也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不少高校都加强了对学生实战精神的培养,打靶、野外拉练这样的传统军训项目正在回归校园。学生军训多一些这样的内容,也才可以更好地起到“野蛮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作用。

总的来说,“广西式军训”的出圈,在其表更在其里,网友的激赏,传递着对军人本色的某种向往与期待。于这样的训练之中,青春的底色闪闪发光,爱国情怀也进一步擦亮。

撰稿 / 喻辛(媒体人)

编辑/ 刘天红

校对/ 刘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