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车企,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在国内,比亚迪也与宁德时代并列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两大龙头。
而对比之下,作为中国销量最高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则更加显得落寞。
比亚迪在今年全面转向新能源,且牢牢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品牌的宝座。相比之下,上汽集团虽然资本实力更为优厚,但在新能源业务开拓上,却仅有五菱宏光MINI一个亮点。
(资料图)
对于上汽集团来说,从合资向自主转型的路才刚刚走了一半。而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则更加迫使这个巨无霸从传统燃油车再次向新能源转型。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上汽集团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 01 /“自主潜力股”的转身
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爆发。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汽车产业诞生了吉利、长城、长安这三大自主品牌龙头,合称为“自主三强”。
在这三家企业之外,曾有媒体提出过“自主潜力股”的称呼,来指代在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上处于第二梯队的比亚迪、上汽和奇瑞三家企业。
在这6家企业中,比亚迪和上汽具有一定特殊性。比亚迪的销量有很大部分是由新能源汽车贡献,而上汽乘用车的母公司上汽集团则是国内销量最高的汽车集团。
如果从集团层面来看,上汽集团的主要利润仍来自于合资部分。
除此之外,来自上汽通用五菱的净利润仅1.42亿元,而来自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和上汽财务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54.03和51.38亿元。由此可以简单推算,占据上汽集团销量很大部分的上汽自主板块——上汽乘用车以及上汽大通,则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从销量排名上,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集团自主转型可以说是差强人意,但距离“自主三强”仍有较大差距。而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迫使上汽集团这只大象再次转型,这意味着更大的困难。
/ 02 /五菱“荣光”背后的新能源窘境
新能源市场的爆发,意味着一场技术层面的革命正在到来。以往上汽集团借助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打造的优势,在市场面前开始逐渐褪色。
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彻底粉碎了以往车企的估值逻辑基础,比亚迪市值从2019年末不到1500亿一路暴涨至超过万亿,不久前超过大众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车企。长城汽车市值也一路攀升,最高超过6400亿。
仅从以往竞争的车企来看,就有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已经超过上汽集团的市值。
单从销量来看,上汽集团新能源业务开展得并不错,但在中高端市场上却至今没有突破。
在2021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达到73.3万辆,其中五菱宏光MINI销量即突破了45万辆,上汽乘用车旗下荣威、MG和飞凡品牌合计达到了16万辆。其中,中高端品牌飞凡汽车销量不到两万辆。
为解决品牌问题,上汽在2020年5月推出R标,随后在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正式推出R品牌,与荣威品牌并行。但最终表现还是不温不火。2021年10月,R品牌再次更名为飞凡汽车,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销量表现依然不佳。
对于上汽集团这个巨无霸来说,飞凡汽车这样的业绩很不出色。尤其考虑到五菱宏光MINI主要承担赚积分任务,上汽集团新能源转型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03 /谁才是上汽新能源的未来?
对于上汽集团来说,五菱宏光MINI的成功并不能支撑集团的转型。上汽集团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只能依托于中端走量车型的畅销或是高端品牌的突破。
截至目前,上汽集团手中的新能源牌并不少。
但截至目前,上汽的这些新能源车型,除五菱宏光和宝骏外,并未能成功打响上汽新能源的名头。综合来看,上汽新能源的突破口,更可能来自于即将上市的智己汽车和MG品牌。
从配置和售价来看,智己汽车定位于高端智能汽车市场。这也是上汽集团继飞凡汽车之后,在新能源中高端市场的又一尝试,其市场销量表现值得期待。
至于MG(名爵),则代表着上汽新能源出海的另一张牌。MG本是英国汽车品牌,2007年,被上汽收购。时至今日,MG已经成为上汽集团开拓海外市场的主力。
目前来看,MG已经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后续实现更大突破,那么上汽新能源业务将率先在海外市场迎来迅速发展。可以说,对上汽集团来说,智己和飞凡汽车代表着中高端市场的布局,而MG则代表着海外市场,荣威和上汽通用五菱则代表着国内性价比市场。
截至目前,上汽集团虽然已经借助上汽通用五菱在销量上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领先企业。但从集团发展整体来看,上汽的其他落子目前还未取得显著的成绩。也即是说,智己和MG的布局,在整个集团层面,正寄托着上汽新能源业务的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