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闻】苹果不爽,小鹏躺枪?

2022-08-24 15:46:58

来源:公众号数字力场

小鹏遇上了“晓浪”。


【资料图】

就在今天,“苹果前工程师张晓浪认罪”的词条,登上了热搜。

知情者一声叹息,不知情者一脸懵逼:他是谁?认什么罪?

张晓浪是个华人工程师,曾在苹果造车团队工作了3年。他认的罪跟窃密有关。

事情梗概是:

2018年4月底,张晓浪向工作了递交辞职信,说要回国照顾母亲,并告知会跳槽到小鹏汽车。

当年7月7日,在即将登上回国航班之际,他被FBI逮捕,理由是他盗取了苹果包括电路设计原理图在内的自动驾驶商业机密。

7月17日,张晓浪在加州的法庭受审,他否认帮小鹏汽车窃密,拒认“商业间谍”罪名指控。

之后他交了30万美元取保候审,只不过,由于承认了非法下载机密文件、带走无人车硬件(2块电路板+1台Linux服务器),他被认为难逃商业机密盗窃罪。

4年过去,下文来了:张晓浪认罪。

这般结果本在情理之中,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小鹏汽车很受伤——人还没跳过来,枪就已躺中了。

虽然是“被动”跟窃密案沾上边,怎奈很多人的联想百无禁忌。

于是小鹏汽车方面再度澄清:不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也未介入美国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后续调查,我们与苹果公司之间没有相关的争议,与该案件也无任何关联。

▲小鹏汽车对张晓浪窃密事件的回应。

鉴于连着跟几起所谓的涉嫌窃密案件“同框”,这起风波多少让小鹏汽车有些被动。

但在缺乏实锤的情况下,将此事描述成无人驾驶领域的谍战戏,抑或是凭着“美企与华人”等因素,就将其上升到“大陆架碰撞”的大国博弈高度,未免扯得有些远了。

这首先是商业和法律问题。

01

不得不说,小鹏汽车有种神奇体质——已多次被卷进华人工程师被控窃密案件中。

在张晓浪之后,2019年1月,苹果还起诉了华人工程师陈继中,指控他将2000多个机密文件备份到个人电脑上,包括自动驾驶项目的手册、原理图。

诉状称,陈继中曾到苹果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应聘。随后有媒体指出,这家企业就是小鹏(后来遭小鹏汽车否认)。

2个月后,它的名字又出现在了特斯拉起诉前员工曹光植的案件中。

在被起诉涉嫌窃取特斯拉自动驾驶源代码的3个月前,在2018年12月12日,曹光植获聘小鹏汽车的资深工程总监,成为感知团队负责人。

在这些案件发生后,小鹏汽车的切割也来得很快。

在张晓浪被逮捕后,它很快就作出回应:张晓浪在5月初入职当天签署了知识产权合规文件,没有记录显示他向小鹏汽车上报任何敏感和违规的情况;已按照规定封存张晓浪的电脑和办公用品,将继续积极配合调查。

对于陈继中应聘的消息,小鹏汽车官方也快速澄清:从未收到其求职申请,是媒体误报。

▲之前有外媒传另一名窃密工程师陈继中应聘了小鹏汽车,遭到小鹏汽车官方的否认。

针对曹光植被特斯拉起诉,2019年3月,小鹏汽车回应,无端指责不会压制创新,将继续引入多领域高科技人才。

何小鹏当时还在受访中称,小鹏汽车绝不会去窃密,也不允许别人对小鹏做这样的事。

这些澄清合起来就是一句:冤种本冤,说的就是我。

02

但马斯克说: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我觉得你就是偷了我的东西。

在曹光植案发生后,马斯克多次朝小鹏汽车开火,跟何小鹏几乎成了冤家。

2019年底,马斯克在推特上转发了讲述小鹏汽车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文章,发了两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称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确实是我们的灵感,但这是旧版,所以效果有限。”

到了2020年4月,小鹏汽车在P7上市前突然发公告大吐苦水,透露特斯拉1月份向加州的法院申请要求小鹏汽车提供所有自动驾驶源代码,称特斯拉欺人太甚,这是对年轻竞争对手的霸凌。

2020年11月,小鹏汽车在广州车展媒体日披露了自动驾驶领域的新进展——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结果马斯克又转帖回应,说“他们有特斯拉的旧版软件,而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影射曹案,还补充了一句:这只是小鹏汽车一家的问题,中国的其他公司没有这么干。

▲马斯克之前暗批小鹏汽车偷取其技术。

何小鹏恼了,在社交媒体上怒斥马斯克造谣,说激光雷达技术让某人不爽了,还称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把特斯拉打得找不着东。

说起来,汽车圈盛产互怼,已不是新鲜事了:传统车企骂造车新势力骗投资人的钱,新势力怼传统车企OUT了,你骂我增程式互动技术落后,我说你用户体验不行……虽然产能跟不上,但造车圈嘴炮绝对过剩。

只不过,涉窃密的指摘,不是简单的你吐槽我我回怼你,而是可能涉及企业信誉和法律责任的问题。所以马斯克跟何小鹏相煎有些急,谁也不让谁。

03

问题来了:张晓浪认罪,会让小鹏汽车深陷“窃密泥潭”吗?

在此问题上,有两点很重要:首先,苹果控告对象是张晓浪个人,而非小鹏汽车;其次,其他案件跟张晓浪案,该一码归一码。

苹果没有指控是小鹏汽车指使张晓浪将机密窃为己用,而是对准个人;张晓浪认罪,认的也只是他自己盗窃了商业机密,而非他充当商业间谍帮小鹏汽车窃密。

另两起案件跟张晓浪案听起来都跟窃密关联,但性质不尽相同。

拿曹光植案来说,特斯拉并没足够的证据证明,曹光植在供职期间将Autopilot源代码上传到个人云存储账户是故意为之,以及他曾向第三方提供。最终双方于2021年4月宣告和解。

在此情境下,马斯克将矛头对准了小鹏汽车,更无实锤,只能归于口炮范畴。

▲何小鹏回怼马斯克,批其造谣。

事实上,马斯克拿窃密敲打跳槽现象,不是什么稀奇事。

早在2015年,马斯克就对苹果挖角极度不爽,公开嘲讽“苹果是特斯拉的墓地”,称特斯拉混不下去的员工才会去苹果。

2021年7月,马斯克又在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两次抨击苹果,起因是苹果造车项目挖走了特斯拉的许多高管和工程师。

对于被誉为“特斯拉杀手”的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特斯拉更是不留情——2020年特斯拉曾起诉Rivian和四名雇员窃密。但Rivian也很刚:你这纯属诽谤。

所以,跳槽到小鹏汽车的前苹果员工窃密,跟前苹果员工为了小鹏汽车而窃密,还是两码事。

小鹏汽车在其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是幕后主使还是天选冤种,不能想当然,只能看法律。

04

值得一说的是,这几年,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窃密争议已频现。

在美国,扰攘一时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与Uber自动驾驶的纠纷,就是因莱万(Waymo硬件奠基人)窃密案而起。

案件持续了1年多,最终以Uber赔偿Waymo价值2.45亿美元的股份,Uber与谷歌庭外和解告终。

在中国,百度起诉自动驾驶部门前员工、景驰创始人王劲,也是以窃密之名。

苹果和特斯拉起诉跳槽到小鹏汽车的华人工程师,很多网民会盯着“华裔员工”“中国企业”不放。

但苹果公司曾公开称,仅2017年就抓取了29名窃密者;特斯拉起诉曹光植的同时,也同时起诉了另外4名跳到硅谷自动驾驶公司Zoox的“窃密者”——可以说,这是它们的惯常操作了。

▲苹果和特斯拉都在抓窃密者。

究其原因,就在于自动驾驶领域竞争太激烈,科技公司或车企们都想抢先攻占技术制高点。

通常而言,驾驶自动化技术分6个等级,L2以下都是以人工驾驶为主,L3是个门槛,L3+都是侧重机器驾驶,L5则是以去方向盘为目标。

目前特斯拉和“蔚小理”的主要车型技术上都达到了L2+级别,特斯拉是L3级别辅助自动驾驶的龙头,小鹏汽车等也在主攻L3,谷歌Waymo和百度Apollo则是从上往下攻,发力L4级别自动驾驶。

在激烈竞争中,“人”的因素也愈发凸显。尤其是那些熟悉核心业务的技术骨干,跳到竞争对手那,会直接带来实力此消彼长的结果。

可在当下,通过挖角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先者的技术骨干,去缩短关键技术的研发周期,是很常见的商业竞争方式。

像苹果造车,就从特斯拉福特等车企挖了500余人;小鹏汽车之前也曾将高通自动驾驶研发团队负责人吴新宙招至麾下,还把许多传统车企负责人挖了过来。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商业机密与知识产权相关纠纷多发。

拿特斯拉和小鹏汽车为例,二者作为全球唯二全栈自研量产车企,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经常正面对垒。

马斯克跟何小鹏在纯视觉感知方案PK激光雷达+视觉融合路径上,没少过争执,窃密风波不过是提供了更多由头。

05

对舆论而言,这类纷争,是全球高科技竞争白热化局势下的必然产物。

没必要顺着敌我思维将其提到“技术打压”的高度上,抑或是看到“窃密”指控就先行给中国企业扣上技术盗窃的帽子。

让商业的归商业,让法律的归法律,而不是动辄止于政治、归于臆断。

对企业来说,也该从中得到些许启示:用挖角对家骨干作为竞争手段,从商业上讲并无不可,但前提应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助长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不鼓励违背商业伦理的操作。

正当商业竞争的字典里,就不该有“窃密”字眼。而法律,也不认“××人的事情,能叫偷吗”的孔乙己式逻辑。

要而言之,尊重知识产权的红线,不可逾越。

关键词: 小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