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麦植发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如果这次能成功上市,将成为“植发第二股”。
据灼识咨询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中国脱发人口为2.67亿人,占比约18.9%,同时,该报告预估脱发人数在未来几年会继续增长,将在2026年底达到3.43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约24.2%。
脱发焦虑正在席卷年轻人,平均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正在承受脱发的困扰,其中约7成是30岁以下年轻人。
(资料图)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秃”如其来的烦恼,也带火了一个行业--“植发市场”。
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毛发诊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83亿元增至2021年的2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5%,并预期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712亿元,自2021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地“刺激”下,植发机构开始纷纷迈向IPO之路,2021年底植发龙头雍禾医疗(2279HK)便成功登陆港交所,如今大麦植发也开始冲击资本市场。
植发生意看上去“虽美”,但不可忽视的是,行业内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麦植发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此次真能顺利上市吗?
营收净利双降
据资料显示,大麦植发于2015年11月创立,其创始人是李兴东。目前是行业内首家提供微针植发的医疗集团,结合问诊、诊断、微针植发、固发和养发等手段,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的毛发诊疗服务。
年轻人的“容貌焦虑”造就了植发市场的繁荣,并且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植发技术的发展,致使植发服务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植发服务的市场渗透率也由2016年的0.14%上升至2021年的0.25%,并预计于2026年将进一步达到0.47%。
受益于此,大麦植发2019-2021年营收保持增长态势,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和10.21亿元,但到了2022年,大麦植发的经营状况却出现下滑。2022年前7个月,大麦的营收为4.69亿元,同比2021年前7个月降幅达到19.53%。
大麦植发能在强者如云的国内闯出一片天地,微针技术是关键,据资料显示,微针技术是由李兴东2006年引入中国,优势在于,精细的微创技术很大程度上保护毛囊、缩小创口、减轻患者疼痛,并加速康复,患者在术后24小时即可洗头。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一款专有的种植笔,这是一款顶部有柱塞、底部有弹簧支撑的一次性空心微针伸缩机体的小型医疗器械,将毛囊可置于其中,穿刺皮肤后,按下顶部柱塞,弹簧支撑的微针可以伸出和缩回,自动将毛囊留在头皮内。
可以说,是微针技术成就了大麦植发,植发手术也成了公司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手术植发营收分别为7.15亿元、7.12亿元、8.07亿元。占同期营收的,95.7%、93.1%、79.0%,在2021年,大麦患者数量超3万人。
但从2022年的数据看,大麦植发的发展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占据营收大头的手术植发业务交易价值不断走低,2022年前7个月的营收只有3.59亿元,暴露了大麦植发在主营业务上的发展瓶颈。
对此大麦植发回应称,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导致医疗机构受到暂停运营限制,就诊人数减少,因此对其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短期不利影响。
除了营收,下滑的还有毛利率,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大麦植发毛利率分别为79.8%、75.9%、70.9%,2022年前7个月更是直接下滑至62.9%。
毛利率虽不断下滑,但2021年仍高达70%,可净利润却不足10%。也就是说大麦植发一年营收10多亿,而净利润只有几千万,那么它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呢?
重营销,频遭处罚
庞大的市场,各大植发品牌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必然需要通过烧钱营销来砸市场,强者如云,大麦植发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客源来稳住营收的基本盘,对此也在营销方面不断砸钱。
具体而言,大麦的营销策略包含对大众进行脱发、植发的科普,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来宣传品牌,扩大客户源。从电梯到机场、从网红种草视频到网页,大麦的广告随处可见。这也是其毛利率与净利率相差十倍的原因所在。
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1-7月份,大麦植发投入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达到约5.01亿元、3.99亿元、5.21亿元和2.1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7.02%、52.2%、50.98%和45.09%,三年零七个月投入营销及开支达到16亿,是各期总开支的最大比重部分。
另外,大麦植发做为医疗机构,研发投入却少的可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019年至2022年1-7月份大麦植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50万元、460万元、480万元和290万元。
“重营销轻研发”现象的背后,消费者的异样反馈不断增加。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多位消费者针对大麦微针植发虚假宣传、种植效果不理想和乱收费等问题进行投诉。
此外,近年来,大麦植发还受到了多次处罚。
2021年1月,大麦植发旗下上海大麦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因存在假冒专利行为,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1.8万余元,并处罚款2万元。
同年4月,南京大麦门诊因“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行为及其从属”,被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3800元,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
同年8月,宁波大麦因微针种植案例存在虚假宣传,而被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罚款3万元;同年9月,杭州大麦门诊在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情况下,发布的广告中包含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被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近三年来,大麦植发在全国各地的服务机构已收到超过20起行政处罚,其中有多次是因为发布不当广告。
在招股说明书中大麦植发承认,“公司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导致潜在罚款及处罚、法律责任或执法行动,从而可干扰该公司的运营及对财务业绩构成不利影响”。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手术的效果不理想,那么再多的营销广告都是无用的,植发行业归根到底还是医疗行业,其发展的底层逻辑还是医疗技术,比如提高种植头发的存活率,或是减小手术中对毛囊造成的损伤。但是技术的不断提升离不开研发,只有重视研发才是在行业内持续发展的关键。
蓝海厮杀,何以取胜
由于植发市场的繁荣,也使得行业内各类机构比较多。
据亿欧网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植发赛道上的玩家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种是像雍禾、新生、大麦这样的民营连锁机构,占比为35%;其次是占比为30%的区域性的非连锁专科机构;综合类的医美机构植发科室大约占25%的市场份额;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占比仅为10%。
而大麦植发所处的民营植发连锁机构中,呈现出四强争霸的格局,雍禾的市场占有率为第一,其后分别是大麦植发、碧莲盛、新生植发等。
从植发医疗机构的数量上,大麦植发目前拥有33家植发医疗机构,拥有180名注册医生及690名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雍禾医疗预计在2022年底,在全国的植发医疗机构的数量可接近70家。目前公司医生人数达到291人,已构建1198人的医师团队。
碧莲盛目前在全国有40余家直营机构,100余位实战派医生,800余位专业医护团队;新生植发则有60院的规模。
由此可见,大麦植发的优势并不明显。并且,植发的医疗技术门槛并不高,市场竞争可谓相当激烈,行业本身还有很多入局空间。大麦植发想要顺利突出重围,还需要注意自身的发展方向。
本质上讲,植发行业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让消费者满意是行业大势所趋。
大麦植发想成功在港股上市,迎来更多用户流量和资本关注,“标准化技术+服务”或许也是大麦未来的可行出路。
为了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大麦植发目前也形成“诊治植养固一体化”的一体化综合治疗脱发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帮助患者解决脱发固发问题,也可以为患者的后续养护提供了保障。
总体而言,为消费者提供真材实料、统一标准的服务,对大麦而言,任重道远。同时,更优质的服务,将为品牌赢得更好的口碑,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长久之道。
营收净利双降,公司频遭处罚,上市后大麦植发想要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关键词: 大麦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