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扩张潮下,动力电池江湖的产能过剩危机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首先看市场需求方面,根据兴业证*分析认为,预计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为765.4GWh,到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将超1200GWh,“十四五”期间CAGR达50.8%,正式迈入TWh时代。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市场预期则要更为乐观,据其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将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550GWh。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此前更是预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将达到4800GWh,若1GWh的电池值10亿元,那么届时动力电池市场将是一块价值近5万亿的“蛋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即便是再乐观的市场预期,也抵不住动力电池领域疯狂扩张浪潮的冲击。
据24潮团队统计,综合各券商及企业公告等数据发现,全球17家动力电池企业预计到2022年底产能合计将近1600GWh,仅这17家动力电池企业到2025年产能规划高达5868GWh。这近乎是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总需求量的11.33倍,且远高于上述需求预测!
而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玩家远远不止于上述17家企业,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共计5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当前除了原有动力电池巨头持续加大投资外,很多汽车巨头也在动力电池领域投入重兵,试图重塑产业新格局。
据24潮团队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3月末)50多家企业对外公布了120多个亿元以上的动力电池重大投资项目,其中63个项目投资预算在100亿元以上,这125个项目总投资预算超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2500GW。
在企业层面,28家企业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预算在100亿元以上,前十家企业总投资预算均在500亿元以上,前三季企业总投资预算更是突破千亿大关,他们依次是楚能新能源-总投资预算1825亿元、宁德时代-总投资预算约为1610亿元、比亚迪-总投资预算约为1085亿元。(注部分企业投资项目中涵盖储能产能规划,具体投资项目目录详见文末“附录”)
若考虑全球范围内其他产业巨头发展规划,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产能规划很可能将超8000GWh,而这是上述兴业证*预测2025年总需求(1226.1GWh)的6.52倍,是GGII预测值的5.16倍!
国金证*分析认为,未来两年过剩会加剧,2023年、2024年过剩幅度分别为25%、42%,未来几年将深度洗牌。
综上所述,未来动力电池领域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几乎已成定局,而产能过剩的时点与竞争惨烈程度可能将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研究机构睿咨得能源(Rystad)副总裁邹钰屏在2月21日的会议上表示,2022年中国电池厂和整车厂出现不同程度的动力电池累库,其中电池企业电池库存约为80吉瓦时(Gwh),整车企业电池库存约为103吉瓦时,合计库存183吉瓦时,动力电池产业链去库存情绪浓厚。
该分析的基础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下称电池联盟)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电池厂库存是电池产量与销量之间的对比,整车厂库存数据为电池销量与装车量、出口量之间的差值。
事实上,动力电池累库现象在2022年下半年已经引起市场关注,经过过去两年的争相扩产,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快速增加,电池产量与装车量的差额也逐渐变大,这一数值也通常体现在企业库存上。据电池联盟数据,2018-2022年,该差额分别为13.6吉瓦时、23.2吉瓦时、19.8吉瓦时、65.2吉瓦时、251吉瓦时。
扣除约68吉瓦时的出口量,2022年国内电池库存为183吉瓦时,同比增加近两倍。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95吉瓦时,以此计算,当年电池库存量相当于全年电池装车量的62%。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动力电池江湖一定的寡头间的战争。
为了破局,今年以来,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已率先发动力价格战,其中宁德时代发布了“锂矿返利”计划,蜂巢能源此后也推出了10%降价计划,部分供应商已收到蜂巢能源要求配合降价的邮件。
亿纬锂能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表示,公司有三种定价方式,其中之一是定价返利模式,即确定一个价格,年底按照碳酸锂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返利。据“每人Auto”报道,跟进降价的电池厂还有国轩高科和欣旺达。
产业大势基本已经确定,未来产业竞争将非常惨烈,为了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许一轮更为凶猛的降价潮正在酝酿中。
笔者分析认为,在产业新竞局下,更早实现一体化与全球化布局,以及拥有雄厚的研发底蕴及资本实力的企业,才更可能在残酷的产业竞争中存活下来,这样的企业更具有持续发展壮大的基因。对此,读者朋友怎么看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