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的池州样本

2023-05-11 17:33:58

来源:创投视界

5月5日,安徽省池州市半导体产业集群工作专班推进会议在池州召开,池州市委书记方正指出,池州半导体产业发展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要把池州半导体良好发展势头保持下去。芯谋研究高级分析师严波介绍了池州省级半导体战新基地新三年规划。

看到这则新闻,或许有人会困惑,半导体产业对产业基础、资金和人才考验极大,一个内地省份的地级市也能发展半导体?这个看法早已过时,池州半导体已经大有可观。

2022年池州市省级半导体基地实现产值178.1亿元,近三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9.67%。池州已集聚近100多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培育一家半导体IPO过会企业,两家待上企业。池州在分立器件、封装测试细分领域特色鲜明,基本形成从设计、晶圆制造、设备材料零部件到智慧应用及终端等产业体系。


(资料图)

池州这个成绩即便放在东南沿海也可以和同级城市掰掰手腕。半导体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地区经济水平的硬指标,沿海地区发展得好是机遇+实力,内陆发展得好就纯靠硬功夫了,池州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

启航

硕果累累的起点是远见。2011年池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次年池州就开始培育半导体产业,半导体要素要求很高,这对于一个内地地级市来说既是远见,也是风险。

2012年,汪良恩带领团队来到池州,创办安徽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华宇电子从深圳迁至池州。2016年,池州经开区成功创建安徽省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22年安芯电子实现IPO过会。华宇电子也从只有一套简单的设备和10多人的团队,到如今5条生产线,先后自主开发完成铜线工艺、霍尔IC芯片及封装测试等30多项科技研发攻关项目,并达到国际先进行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水平。如此这般,十年之间,池州的半导体从无到有,全面铺开,可谓十年磨一剑。

池州发展半导体并非只靠决心。安徽是汽车、家电电子大省,池州背靠省内汽车、家电等终端产业生态,池州鼓励终端企业与芯片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支持芯片企业参与终端企业相关零部件技术路线制定和技术提升,对重点技术突破领域合作企业给予项目立项和经费补贴等方面的扶持。

扬帆

只有远见是不够的。发展半导体既要把企业招引过来,还要留得住,这就要解决配套、人才、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为支持半导体企业,池州加大产业支持配套。池州经开区在供地、厂房租赁、净化装修、设备补贴、科技创新和人才扶持等方面制定了完备政策体系。主导产业项目工业用地出让价按优惠政策执行,对半导体产业设备投资给予最高20%补助,对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实行2年租金补贴,对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核心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为解决区域内企业半导体企业人才不足和本地创新不足的问题,池州借鸡下蛋,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合肥等地设立科创飞地。目前已经启动建设池州(上海)科创中心,推动建设中关村IC设计园“芯创空间”。以“外地研发+本地制造”模式,孵化科技型项目落地基地,解决基地科创资源不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快,项目孵化难等突出问题。

为解决资金问题,池州与安徽省新兴产业基金合作,池州本地也设立多个半导体产业基金。尤其是池州已经成为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一核一带”产业新格局的重要组成,池州的优秀标的更加方便对接安徽省级产业基金。

入海

外资半导体企业入驻与否,是半导体产业生态量级和营商环境好坏的显著指标。因此半导体外企往往只是沿海地区或者省会城市的座上宾,鲜有内陆地级市能够招引到外资半导体企业。随着池州的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的持续进步,2020年10月,池州市成功创建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

该园区位于池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规划控制面积54.82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以及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池州港。

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由安徽省商务厅批准同意建设,是安徽省首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园区正在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升级改造,集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化的韩国生活馆已开工建设,国际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生态景观公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完善,园区以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为核心的滨江19平方公里范围将在未来5年内建成池州市的新城区。

百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获批以来首个投资额超15亿元的项目,该公司建成达产后,可年产100万平方米高密度互联多层线路板、柔性线路板、软硬结合板。此外区域内还将建设池州半导体产业学院、人力资源产业园、池州中韩会客厅、凤凰大道综合商业项目等一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正在按期推进。

结语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2012年的池州发展半导体或许是一腔孤勇,2023年的池州半导体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生态,走在按链融合的大道上了。

地处内地的池州不但通过了禀赋大考,还打通了由江入海的关口。池州的经验给广大内陆地市一个可资参考的样板,只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解决问题,无论地处何地,都是通江达海的产业乐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