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门:合肥两名科技教育工作者获全国赛事奖项

2025-11-20 08:16:31

来源:合肥在线


(相关资料图)

11月16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合肥市蜀山区教育体育局电教馆电教员刘涛携“《天工开物》——创客微剧场”项目在赛事中获“科教方案一等奖”,并获评“极光计划优秀课程奖”,合肥安生学校教师王晓明凭借“‘科研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项目获“科教方案二等奖”。

采矿区、运输区、辟石区一应俱全,一个微缩的模型,还原出《天工开物》书中的冶铁场景。“这是我们《天工开物》——创客微剧场的其中一件学生作品。”刘涛介绍,孩子们使用舵机带动齿轮运转,模拟运输场景,使用LED灯光模拟冶铁光亮,使用全息影像展现打铁花的迸溅效果,现代科技元素与古代典籍在这小小模型中相遇。

据了解,“创客微剧场”是由蜀山区教体局、蜀山区科协、合肥市科技馆共同组织开展的一项跨学科实践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8届。《天工开物》作为“创客微剧场”的系列活动之一,吸引了蜀山区,乃至包河区、合肥高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共有215件作品参加初级评审,作品涉及古代印染、冶铁制器、水利灌溉等内容。

该项活动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团队的合作完成主题任务的挑战,活动融合了创意思维、舞台设计、工程机构、机械运动、编程应用、记录表达六方面的内容。“学生们不仅要自己去学习主题内容,还要动手做出模型,并拍摄出讲解微视频,在他们世界里,科学与艺术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启发。”刘涛表示。

超声波破碎仪、恒温摇床、PCR仪,在合肥安生学校,配备齐全的分子生物实验室能够让中学生像硕博研究生一样,开展基因层面的高级生物学研究。“基于该实验室,我们开发了‘科研式’教学法。”王晓明,作为分子生物实验室导师,是孩子们开展生物学科研学习的引路人。豆类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哪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有效……依托分子实验室,学生们能够开展一系列检测、分析、探究,得出实验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完成从开题到结题的科研全流程。

“学生从生活和兴趣出发确定课题,激发自主探究动力。研究中全程复刻科研流程,融合生物、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学生们不仅是学知识,还是用知识,更是学‘做科研的逻辑’。”王晓明表示。自2020年至今,每年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均产出科研论文,多篇在美国高中生科研期刊发表。

据了解,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大赛,是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投身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大学生打造的标杆性赛事,共有746位选手成功入围终评环节。刘涛、王晓明两位科技教育工作者经合肥市第四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及第40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层层选拔进入该赛事。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张玉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