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饮料行业全面进入同质化内卷时代的今天,一个新品类似乎正在孕育。
它就是益生元饮料,确切地说应该叫益生元汽水。
今年3月,百事可以花19.5亿美元收购益生元苏打水品牌Popping,同时背时还在北美地区推出了益生元可乐。而在此之前,可口可乐也抢先布局,推出收款益生元汽水系列,Simply Pop。
(相关资料图)
在中国市场,益生元饮料也悄悄冒出了头,例如北京同仁堂推出的无添加蔗糖型益生元饮料,主打调养肠道,0糖0脂,配料干净,采用纯净配方。
今年6月大窑也重磅发布了拥有芭乐柠檬、夏黑葡萄、苍兰百香果三种风味的新品大窑益生元汽水,据悉大窑益生元果汁汽水主打“益生元&维C”,每罐含》6000mg益生元、每罐添加》100mg维生素C。
而据消费者反馈,该款饮料无论在口味还是口感上都有着不错的体验。
或许看到这里,有人会心生疑问,我只知道益生菌,益生元究竟是什么?是我们为了创新而自创的新名词吗?
其实益生元就是一种不容易被人体消化的膳食成分,但是他却可以被肠道中的益生菌选择性利用。换句话说,人体肠道的功能由不同名称的益生菌来促进消化,那么益生元就是这些益生菌的食物来源。
而选择益生元产品,就是我们主动投喂益生菌的一种方式。
目前在中国相关法规中,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多聚果糖都被明确的认定为益生元。
当众多品牌还在卷无糖饮料的时候,为什么这些品牌会把目光瞄准到益生元饮料的细分赛道里?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健康消费需求的刺激,当下消费者对食品饮料的健康需求非常旺盛,在相关行业报告中显示,益生元等功能性碳酸饮料新品的发布比例已经增长至23%,健康+功能性的产品成为饮料品类下一个增长点。
其次就是口感,目前益生元饮料大都和碳酸饮料相挂钩,而添加益生元的碳酸饮料无论在口味还是口感上都为消费者带来了愉悦的体验,而添加益生元的碳酸饮料似乎让消费者不再拥有负罪感。
再者是使用场景的拓展,从普通消费场景向代餐、健身等消费场景延伸,为不同场景需求下的消费者带来了解决方案。
而饮料行业健康化的发展也是推动益生元饮料发展的关键,事实上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和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需要一个新的概念来打破内卷,而健康化一定是饮品行业下一个被看好的赛道,益生元饮料恰好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健康饮品的需求,符合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那么益生元饮料会诞生大单品吗?
从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短期内益生元饮料赛道很难出现大单品,这是因为消费者对概念型产品的选择更加谨慎。
目前大多数品牌推出的益生元饮料本质上是碳酸饮料的延伸,而在当下的消费观念里,消费者对碳酸饮料的抵触心理还在加大,因此要想将益生元饮料被消费者接受,还需要长时间的消费者体验。
好在目前品牌推出的益生元饮料至少在口感上都很好喝,也受到体验过的消费者一致好评。
而从产品角度来看,目前可口可乐、百事、大窑都将益生元饮料作为一个细分品类的子产品来推广,所以目前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单独以益生元饮料为主力产品的品牌诞生。
而这给与予来者创造了一些可能性,那么在未来2-3年内中国是否会出现一个主打益生元产品的饮料品牌呢?
相信一定是有的,毕竟当年益生菌饮料出现的时候,很快市场上变出现了一批以益生菌饮料为主打的品牌,其中一些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那么在益生元赛道里,谁会先声夺人一鸣惊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当然益生元饮料能否大火,还需要看品牌的市场推广能力。
拿Poppi和Olipop举例,前者将自己定位为更健康的苏打水,强调“促进肠道健康”的功能性价值,同时通过明快色彩与时尚图案的包装设计,将产品塑造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后者则从最初的健康补品定位转变为“适合所有人的健康汽水”,包装采用多巴胺颜色、年轻时尚化的设计,口味上既有经典系列又有果味系列,唤醒消费者的怀旧或尝鲜之情。
百事公司豪掷140亿元收购益生元汽水品牌Poppi,布局健康饮料市场新赛道_软件行业资讯_资讯_软荐网
同时还需要借助社交媒体和网红名人的助力,尽快的将产品推广给最适合的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体验反馈来将益生元饮料的热度做大,当然在此期间广告的投放也必不可少,比如Poppi连续两年在超级碗上投放广告,2025年推出的“Soda Thoughts”广告被评为2025年超级碗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同时,Poppi还开展线下活动,如“Poppi Mart”快闪活动,提升品牌覆盖面。此外,Poppi宣布赞助洛杉矶湖人队,借助赛事流量提升品牌形象和认知度。
你看一款具有新概念的产品,并不是只要符合产品好喝就行,还要同时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否被市场看到,能否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
但是最先入局的或许并不是走的最远的,但一定是最先享受市场红利的。
目前在中国饮料市场,其实并不缺概念,从气泡水到无糖茶,从椰子水到电解质饮料,甚至在今年偶然翻红的盐汽水和被一些品牌盯上的白桦树汁,都是细分品类中热度较高的产品。
那么益生元饮料能否在此期间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呢?显然并不是几个品牌推出几款产品就能得到的答案,而是基于整个中国饮品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趋势的变化。
毕竟在中国功能性饮料不缺产品,但功能性汽水尚处于萌芽阶段,而谁能引领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