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成为“国民零食”,卫龙做对了哪些事?

2022-06-22 05:41:33

来源:公众号牛刀财经

5毛钱一包的辣条撑起了一个700亿元的资本市场,说的正是“辣条一哥”卫龙。


(资料图片)

去年11月,卫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据其内容,卫龙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总的市场份额达到5.7%,按零售额计是排在第二名企业的3.8倍,另外,其调味面制品和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在2016年BBC 拍摄的3集纪录片《中国新年》中,一位英国老爷子举起手中的辣条时说:“Latiao is most popular snack for under-25s in China”(辣条是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

从垃圾食品一跃成为“国民零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成长为市占率第一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卫龙华丽转身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一直在做正确的事。

1、一切源于创始人的正确决策

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曾撰文表示,他认为决策是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单个决策可能看起来并不重要,但长期累积,也会产生巨大的区别。

卫龙创始人刘卫平起初没钱没背景,高中毕业后就在湖南平江县卖酱干。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席卷平江,制作酱干的大豆价格疯涨,刘卫平这些酱干商叫苦不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他们用小麦代替大豆研发出了辣条。

可平江缺乏小麦,商业嗅觉灵敏的刘卫平决定带着辣条秘方北上,并从中原小吃牛筋面中找到灵感,首创推出辣条产品,2003年,“卫龙”商标成功申请,并于2003-2004年逐步入驻漯河工业园,开始辣条产品规模化生产。

从小麦代替大豆,再到北上中原从牛筋面中找到灵感,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始终在进行着果断并正确的决策,如果问卫龙为什么能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必然是其创始人刘卫平的决策力。

2、把关食品安全,握住辣条事业命运的咽喉

对于食品行业而言,食品安全永远是悬其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只有食品安全,才能保住事业稳定运行。

然而在卫龙商标申请成功的两年后,2005年央视曝光平江一家面筋生产企业有工人在原料中偷放非法添加剂霉克星,辣条突然被卷入食品安全风暴。

根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统计的辣条企业高达2000家,到2014年年底只剩500多家,辣条企业不断被清洗出局。

此时整个行业纷纷通过降低成本保住利润,但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却花费数百万从欧洲买到一条价格不菲的生产线,卫龙成为了第一个建立现代化辣条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管控标准的辣条厂家,并且和专业的第三方质检机构合作,最终实现了厂房的自动化生产。

彼时,公众对于辣条的认知已经固化在了“垃圾食品”的标签上,对此卫龙主动开放生产车间和标准化工艺。让用户可以看到、感受得到食品工艺标准化安全,改变用户以往的思维定式。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卫龙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传递到用户的认知中。

2014年,卫龙全自动生产的车间宣传片在网络上传开,卫龙和刘卫平都在辣条界里C位出道,正式走红。不少网友感叹:原以为是地下小作坊的垃圾食品,没想到生产环境这么标准。

3、花式营销改变现状,品牌破圈不断

撕掉旧有标签后的卫龙,尝到了宣传的甜头,开始在营销这条路上大行其道。

“旗舰店被黑”应该是卫龙走向营销界段子手的一大巅峰之作。2016年,卫龙就联合天猫品牌店打造一场营销事件,卫龙客服聊天爆出,一位用户要求卫龙将快递送到新疆沙漠第32棵白杨树下,遭到店铺小二拒绝后,“凭什么不给我发货”的血红色字样刷满了卫龙旗舰店的首页,一时间,新颖的话题,火热的讨论,让该事件迅速出圈,当天店铺访问量达68万人,是日常的20倍。

同年,卫龙又凭借借势iPhone7的营销赚足关注度。Iphone7发布前一天,卫龙发布“Hotstrip 7.0”,整个视觉设计完全模仿iPhone的风格,个性的大图配上海报文案,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和赚足了话题的关注度,实现品牌传播的出圈。

据悉,在该事件发酵期间,卫龙一鼓作气请来当时直播平台里的人气主播号称“富土康质检小王子”的张全蛋对车间生产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直播,每日观众多达20万。卫龙的销售量暴增10倍,并且一直没有下降,通过这次的工厂直播营销,卫龙辣条完成首次品牌出圈,打造“品质辣条”品牌形象。

结语

综上,可以说卫龙的成功离不开领导人强大的决策力、食品安全形象的树立、以及步步踩点的营销节奏。

一直在做正确事的卫龙,走在拥抱确定的道路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