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做得最深的一条赛道 世界百事通

2023-01-23 08:41:42

来源:创投视界

前不久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提到一个社会学概念,叫做“附近的消失”。这个概念来自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项飙,他认为,“现代社会有一个趋势,就是附近的消失。”


(相关资料图)

人们为了追求远方的风景,越来越不关心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个小世界,身边的邻居、菜场、学校是什么样?我们往往很茫然。

疫情三年,在家待得越久,精神就越想念远方。但事实是,身体与附近的关系却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

仿佛一切都在昨天:小区群里,大家每天讨论的是哪栋楼被封了、哪里可以抢到蔬菜、哪里可以做核酸、哪家的快递准时靠谱、哪里可以买到抗原和黄桃罐头……

罗振宇讲了京城著名餐饮连锁南城香的故事——三年疫情,这家连锁企业仅仅在北京的门店数就翻了一倍,现在有140多家店,单店平均日流水3万,是全国快餐店平均流水的5倍。

南城香打法很简单:就是做社区餐饮,服务“附近”。

南城香的逆势表现,折射出的是本地即时零售的崛起。当堂食因为不可抗拒因素按下暂停键的时候,并不代表需求同样按下暂停键,相反,本地需求大大增加了。

经过三年疫情,本地居民的即时需求远远超出了外卖订餐的范畴,买菜、买药、买文具甚至买衣服,正在让“附近的社区店”重新找到生存的坐标。

附近并没有消失,而是重构了与社区、与居民的本地关系。与其说“附近”是一个概念,不如说是一条赛道。这条赛道见证了过去十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进化。

想必很多人还记得当年有一个风口,叫做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2010年前后,中国第一批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掀起了手机“签到”服务,切客、嘀咕、街旁等一大批主打位置签到的产品诞生。

去餐馆签到、去咖啡馆签到、去商场签到、去某个演唱会签到,成了当时年轻人的一种网络时尚。签到的本质是在附近找同类人。当时的商业模式就是收商家的品牌推广费,但转化率低。对商家来说无法形成交易闭环,是签到服务的致命伤。

LBS的第二波创业高潮来自陌陌、探探等陌生人社交产品,也是主打找附近的同类人,但寻求的关系升华了……这类产品到今天也有市场,但目标人群的天花板也很明显。

可见,无论签到还是陌生人社交,都是解决附近人的关系,并没有改变现实中的商业逻辑。直到外卖、网约车的出现,LBS在中国才真正实现了质的突破。

2015年左右,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外卖平台,以滴滴、快的、Uber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让LBS与本地消费者、本地个体经营者之间实现了商业连接。通过手机,你可以订购附近的外卖、可以预约附近的网约车,本地即时服务终于落地生根。

以上就是LBS过去十年在中国经历的三个阶段,其演化逻辑很简单:不断靠近消费者、靠近商家,让交易在“附近”实现闭环运作。

但LBS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本地经济的新十年正在拉开帷幕。

当服务零售的交易闭环跑通,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附近”的商品零售。目前来看LBS正在进入第四个阶段,即本地即时零售。

如果说传统的电商服务是中心化的交易模式,那么以LBS为特征的本地即时零售就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

我们经常说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套在传统电商领域,就是最大限度地集约供给和需求两端的信息,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所有商品都是围绕供需两端的信息流动。

本地即时零售恰恰相反,它是以“附近”这种碎片化的区域为原点,构建了无数个零售半径:最开始是餐馆,后来是菜市场,现在是商超,将来就是各种实体社区店。

外卖平台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会担心食材是否足够新鲜,但随着骑手越来越多,极短的履约时间保证了餐食的新鲜度;生鲜配送起来之后,同样的问题也被高效的配送解决掉了。

既然餐饮和生鲜都可以配送,实物电商品类为什么不可以?

其实还是个习惯问题,但习惯都会因时因势而变。早年网购,很多人一开始担心支付安全问题,后来发现担心多余了;以前我们不习惯网上订餐,后来也习惯了;以前我们不习惯网上买菜,现在也习惯了;疫情期间因为快递延迟现象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本地即时零售的服务。需求是永恒的,只是习惯变了。

当然,本地即时零售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电商,毕竟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不是涵盖各个所有的商品sku,但只要是存在着商品的重叠,本地即时零售就有可能成为更好的替代选择。

2022年11月份,商务部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1》(针对前年的业态变化),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占网民整体的52.7%:

以生鲜、商超、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零售服务迅速发展,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占比正在不断扩大,外卖平台也从餐饮配送为主的平台发展为“万物配送到家”的平台。

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2022年1-7月平台上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增长了54%,其中夫妻小店增幅高达110%。显然,这里的交易量主要是来自非餐饮业务。这些业务之前大部分属于传统实物电商的范畴,但只要消费者体验到了即时零售的速度和便捷,很快就会变成习惯。

这几年线下实体商业很难,除了疫情的影响,来自线上网购的压力一直都在。在高度成熟的社会化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下,电商“一盘货卖全国”,并且配送效率不断提升,从2-3日达到当日达甚至小时达。这在提升消费者便利程度的同时,也对本地商业体系形成了冲击。

但在疫情期间,确定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决策因素。比如,五公里以内可以通过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下单,半个小时就送货上门。当然这类需求可能既不刚需又不高频,但当它们被整合在一起,就会产生长尾效应。对于这些社区实体店来说,可以更高效地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那些社区便利店、夫妻店,可能就不愁生计了。

无论是线下零售还是线上零售,本质都应该是提升履约效率。基于LBS的本地即时零售这么多年来其实一直都是提升供给双方的匹配效率,从餐饮外卖再到日用生活品,品类不断扩充,说明它在解决效率方面确实得到了时间的验证。

即时零售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只不过是在不断深耕本地经济的需求点,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品类。

关键词: